七 肺说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者,相傅之官。制节出焉。诸气皆属于肺。主藏魄。在卦为兑,在体为皮毛,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志为忧,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其液为涕,其臭为腥,其荣为毛,其数九。其谷稻,其畜犬,其虫介,其果桃,其菜葱。肺合大肠,其主心也。肺恶寒。形寒饮冷则伤肺。肺病者,喘咳,气逆,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月耑、月行,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
——————————————————————————————————————————
1.在十二生肖中,犬为戌。酉属鸡、属禽。这里将辛金说成“其畜犬”是否有误?这一点,我们要从申酉戌三会西方金的角度去理解。我们在讨论三会时,强调中字的作用。申酉戌三会,若缺酉,仅是申和戌,是不能形成三会方局的。因此只有申酉、酉戌,半三会方局成立,而申与戌紧贴,不能是半三会,只能说是申戌暗拱酉金。也就是说。只有酉金填实,才能三会方局成立。同时,我们还知道,戌为金库。既如此,在戌(狗)中就既有酉(鸡),也有申(猴)了。所以,中医要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干支关系。
2.中医认定肺为辛金,肺金因土(肌肉)而生,居其里,皮毛也属金,也是赖土而生,表其外,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人体组织的三个层次:最里面的是心,中间是肌肉,最外面的的是皮肤及其毛孔里的汗毛。从而,心脏和汗毛之间就是通过肌肉相通的,只不过一个值内勤,一个值外勤而已。
中医的这一比附是否符合人体实际。临床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这就是当一个人感冒时,在外是毛孔闭塞不通,在其内是咳嗽发烧、从而也让小便赤黄。因为肺运动的热;,不能通过体表毛孔散发,肺运动的热,就会一方面煎熬上呼吸道,一方面将热从小便排出、或者让平时本应由毛孔排出的肺液,从鼻孔流出(清鼻涕)。中医处方:麻黄桂枝汤,解表,除下焦湿热。肺炎立止,咳嗽自消。——这就是金既是人体之肺也是人体皮毛的原因。
八 大肠说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属金,为肺之府。上接小肠,小肠中食物精汁尽化,则变为糟粕而出。其所以能出之故,则全赖大肠为之传导。而大肠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府,肺气下达故也。是以理大便,必先调肺气。经曰:大肠病者,肠中切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仲景云: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辛金为肺,庚金为大肠。辛金为脏,庚金为腑。脏者,藏也;腑者,肺金常住之地也。这就是中医说的大肠与肺相表里,大肠为表,肺为里,提升到干支学的范畴,也就是庚金为形,辛金为质。再回到中医人体学,则是肺虽为辛金主事,但其中必有庚金固其形;大肠虽为庚金主事,但辛金必主其中。这样的说法,既有物质的认定,也有功能传导的意思。所以,这一说法,对于西医来说,就成了完全不可理喻的东西。
2.中医人体学的这一理论归纳,是否正确,有中医的临床实践为证。这就是当一个人的大便不通时,西医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洗肠胃,而中医则不,中医会通过让肺气功能正常,而使大便畅通。人体小肠的蠕动,是靠心(脏)血液的脉动牵引,人体大肠的传导功能则有赖于肺气的开合有力带动。
3.大肠有寒,大便多鹜溏,是庚金处于金寒水冷状态的病症表现;大肠有热,大便秘结多垢,是庚金受丁火冶炼太过的病症表现。
读者从我的这一解释中,自会明白中医重视维护人体气(肺)血(心脏)循环功能正常是生命运动关键所在的道理,同时更加理解干支、五行、阴阳,作为东方自然哲学之妙。
九 肾说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诸骨皆属于肾。主藏志。在卦为坎,在体为骨,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伸,在志为恐。在变动为栗,在窍为二阴,在味为咸。其液为唾,其臭为腐,其荣为发,其数六,其谷豆,其畜豕,其虫鳞,其果栗,其菜藿。肾合膀胱,其主脾也。肾恶燥。久坐湿地,强力入房,则伤肾。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憎风。虚则胸中痛,大小腹痛,清厥,意不乐。
————————————————————————————————————
一。地支亥子丑为北方。所以文中说“肾合膀胱,其主脾也”。
二。肾主骨之说,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印证:
1.一条河流,两边的水是散漫的,河心的水却很紧。这是多年行走江河的船夫告诉我的。
2.八卦系统的砍卦,是两阴夹一阳。也就是水性外柔内刚之象。
3.亥。在属相上是猪,加一木旁,为核,是核心的意思;加一草头为荄,也是块根最核心部分的会意。
三。中医学对肾功能的描述,让我们既看到水的流动性、灵活性(这是人们常常容易想到的),还看到水的坚定性(而这是人们常常想不到的)。以前四川茶馆好的堂倌,有一绝活让人概叹:冲茶时,能让茶水在杯口成球形而不滴洒。这也就让我们看到了水的无论怎么散漫,都是以凝聚为前提为归结的。
四。人的头发为肾之余之说,又该如何理解?只要我们把五行关系作系统观,就能豁然开朗:水之主骨,在于它是由金生而来,发之所以为肾之余,是因肾水要生木而去。
如此,请大家记住,当代水污染确实严重,但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喝把稀有元素过滤光了的纯净水;也不能喝人为加工的“矿泉水”,应喝天然矿泉水才是。
十 膀胱说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因与肾合,故为寒水之府。因能化气,又为传化之府。凡人饮入之水,无不入于膀胱。膀胱于人,如江河之有洲渚者然。故曰州都之官。人但知膀胱主溺,而不知水入膀胱,化气上行则为津液,其所剩余汁,乃下出而为溺。经所谓“气化而能出”者,谓出津液,非出溺也。盖火交于水,即化为气。人心主火,而吸入之气,乃为天阳,亦属火,凡人吸入之天阳,合心火下至胞中,上循脐旁气街,上膈入肺而还出于口鼻。在口舌脏腑之中,则为津液。而横出于皮毛,所熏肌润肤,则为汗。所谓气化则津液能出者此也。且吸从脊入,督脉主之,呼从膈出,冲壬主之。吸入阳也,火交于水也。呼出阴也,气仍可返为水也。火不足以蒸水,则津液不升,气不得化。故仲景立五苓散之所以用桂也。水不足以济火,则津液干枯,而小水不下,故仲景猪苓汤之所以用阿胶也。经曰: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
——————————————————————————————————————————
一。时人“但知膀胱主溺,而不知水入膀胱,化气上行则为津液,其所剩余汁,乃下出而为溺。经所谓“气化而能出”者,谓出津液,非出溺也。——的确如此,西医最容易将膀胱仅视为简单的储尿功能。而中医则认为膀胱更重要的是要把津液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气化并输送给人体全身。
二。这种气化功能的完成,是通过水火相交。”盖火交于水,即化为气“。
三。”人心主火,而吸入之气,乃为天阳,亦属火“,天阳为丙,心脏属丁,丙火与丁火互为表里,也就是心与小肠相表里。
四。心为丁火,膀胱为壬,壬丁合,化气向木。木为经脉。木气主升腾。这就是膀胱将津液气化傅布人体全身的肌理机制过程。
五。膀胱发病,多由于:
1.火不足以蒸水,则津液不升,气不得化。这往往表现为下腹积水。
2.水不足以济火,则津液干枯,而小水不下(小便赤、少)。
十一 心包络说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心主之宫城也。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故心包络称手心主。五脏中加此一脏,实六脏也。唐容川曰:膻即胸前隔膜,周围连及胁脊以遮浊气。隔膜名膻,而居膻之中者,则是心包络。相心布令,居于膻膈之中,故名膻中。属相火,又主血,以血济火,则和而不烈,故主喜乐。心忧者,包络之火不宣也。心过喜者,包络之火太盛也。
——————————————————————————————————————————
据此,所谓心包络,其实就是心脏外裹附的网状油膜。而这油膜的生理作用,往往会被忽视掉。实际心包络是丙火(血液)的营地。也就是说,作为火内在之质的丁(心脏)在内,与丙火互为表里。所以才会有:
1.心忧者,包络之火不宣也——心脏供血不足,也就是说向身体输送新鲜血液的心脏自身也需要血液全面充分的奉养。
2.心过喜者,包络之火太盛也——这里的火当理解为热,也就是心火太盛。而心火太盛现象的出现,又肯定是身体水火寒热失去平衡,也就是肾水衰弱,不足以制衡心火,同时也就难以养木。
所以,我要说,学中医,能更深刻地理解干支五行原理。同时,一个好的中医师,必对干支五行之理有深究。
十二经络相交。
经络运行的的起止时间和脏腑部位是:有“寅从肺起,丑至肝止”之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寅时寅刻,气血运行从肺部开始,逐一运行人体各部位,到丑时回到肝脏,完成一次循环,然后再从肺开始第二周期的运行。中医学具体细致地将其运行一周按阴阳强弱分为十二阶段,详细地为我们描绘了人体气血运行路线。具体分述如下:
寅时: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横出腋下,循臂内出手大指,历次指,而交于手阳明大肠。
卯时: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之次指(即食指),循臂外入缺盆,上面夹鼻孔,而交予足阳明之胃脉。
辰时: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頞中,至额颅,循喉咙,下膈挟脐,入膝膑,下足跗,出足大趾,而交于足太阴之脾脉。
巳时:脾足太阴之脉,起于足大趾,上膝股之前,入腹上膈,连舌本,注心中,循腋下,而交予手少阴之心脉。
午时: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上肺,挟咽,出腋下,循虛(月需)内,抵掌骨,注手小指之内,而交于手太阳之小肠。
未时: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手小指,出手踝,循(月需)外,交肩上入耳中,至目内眦,而交于足太阳之膀胱。
申时: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从头下项脊,循背脊,下腿后,至足小指外侧,而交于足少阴之肾脉。
酉时:肾足少阴之脉,起于足小趾,循足心,上腘股,贯脊,上贯肝膈,入肺,挟舌本,注胸中,而交于手厥阴之心包。
戌时:包络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循胸出胁,入肘循臂,过掌中,循中指,络次指(即无名指)而交于手少阳之三焦。
亥时: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手小指之次指,循手臂,出臂外,贯肘上肩,入耳中,出耳前后,至目锐眦,而交予足少阳之胆脉。
子时: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循耳后,至肩,合缺盆,下胸中,过季胁,出膝循足跗,出足大趾,而交于足厥阴之肝脉。
丑时:肝足厥阴之脉,起于足大指丛毛之际,从腘股而上,过阴器,抵小腹,上入乳下,而交予手太阴之肺脉。
(二)冲、任、督、带
冲脉起于少腹之内,胞室之中。挟脐左右上行,并足阳明之脉,至胸中而散,上架咽。
任脉起于少腹之内,胞室之下,出会阴之分,上毛际,循脐中央,至膻中,上喉咙,绕唇,终于唇下之承浆穴,与督脉交。
督脉起于肾中,下至胞室,乃下络阴器,循二阴之间,至尻,贯脊,历腰俞,上脑后,交颠,至囱会,入鼻住,终于人中,与任脉交。
带脉当肾十四椎出,如带围身一周,前垂至胞中。
十二经,正经也,又有八脉,名为奇经,兹不具论,而单载此四脉者,盖阳维阳蹻两脉,附于太阳经,行身之背,以太阳统治之矣。阴维、阴蹻两脉,附于太阴经,行身之前,所以太阴统治之矣。按此四脉,督在背,总统诸阳,属先天。任在腹,总体诸阴,属后天。冲脉丽于阳明,而起于胞宫,由后天以交于先天,肾者也。带脉出于肾中,以周行脾位,由先天以交于后天,脾者也。四者互为功用,不可不详究焉。
————————————
从上面的描述,让我十分惊叹古代中医对人体的研究,经历了何等的殚精竭虑,要在怎样的状态下,朝夕观察、审视,冥思苦想,更要融会贯通,才能让自己敏锐地捕捉到如此精微的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