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趣话(七)
来源:本站作者:admin日期:2017-9-28浏览:0
占卜趣话(七)
唐代,天文家已经把岁星、荧惑、镇星、太白、辰星,称为“五星”(或者叫叫做“五纬”),而且认定它们和太阳、月亮一样,对地球生命,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又把“五星”和日、月统称为“七政”。(“政”字的组合会意,就是一个人手持木棒使别人别物站直站正不能越线的意思)。
然后,古人再将五星和五行对应:岁星属木,荧惑属火,镇星属土,太白属金,辰星属水。这也就是它们今天的名字,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它们和地球一样,都是太阳系里的行星。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察认为:“五星辅佐日月,斡旋五气,如六官分职而治,号令天下,利害安危由斯而出”。“七政”,也就是太阳、月亮和五星运行的相对位置,具有常态的周期性,也就是说太阳系行星运动,具有相对稳定的位移规律。这就是古人说的“七政各有其位”的意思。若发生异常,自然会引发地球的气候异常,预示灾难也就可能随时发生。
在远古时代,观天象的任务,由“重”和“黎”两氏世袭掌管,随后才改由司马家族世袭掌管(我否认人类世袭制度最早起于帝王的史实依据,也在于此;司马迁犯汉武帝龙颜,汉武帝处以宫刑而不削职;司马迁遭如此凌辱而不弃命的原因,也都在此)。
太史监或者太局,这样由政府设立的天文机构,也随之出现。太史令的官阶为正三品。太史令的首要职责,就是观察、记录天象变化。观察重点包括,日食、日变、月变、月食、孛彗、星变等等。对此,《新唐书·天文志》有详细记载。
比如前面提到的太白星出现在白天,就是金星运行异常的表现。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五月,太白星昼见,当时太史令的结论是“兵起,臣强”。到了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五、六月间,太白昼见的现象频繁出现,七八月间同样如此,而这一时期,正是玄武门政变前后皇室兄弟相残,唐高祖被迫把皇位让给了儿子李世民。
又比如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甲子日,太白星袭月。当时太史令的判断是:“太白,兵象。月,大臣休”。结果是三十天后,唐睿宗把皇位让给儿子李隆基,宫廷斗争的演绎进程,与玄武门之变,大体相似。
如此,《新唐书·天文志》说:”太白者,上公。经天者,阴乘阳也”,“阳,君道也”。可对应世间人事的范围并不是只有“女主昌”一种,由阴乘阳,而推出“女主昌”结论,我认为李淳风当还利用了其他未曾明言的依据,否则他根本不可能进而断言,此女已经进入了宫中。
李淳风根据天象变异所作出的预言,的确要比同行高出许多。如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三月,日赤无光,李淳风的判断是“日变色,有军急……其君无德,其臣乱国……日无光,主病……“。到了五月,唐太宗驾崩,时年53岁。
除了太白星运行轨道变异,会对世间人事产生影响外,其他五星也有如此能量。《新唐书·天文志》记载,岁星主饥荒,主大臣;荧惑主旱灾,主死亡忧伤;镇星主福。辰星主廷尉……
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荧惑犯五诸侯。当时担任太史令职务的是尚献甫。他观察到这种天象后,立即向武则天奏报:“我命属金,五诸侯与太史令的官职相应,荧惑属火,火克金,臣很快将死”。武则天听后立即想出一个办法,不让他再担任太史令,改派他去管水务。这样,属金的他,生水克火,对应火的荧惑,不就犯不了尚献甫了吗?
上天可没给武则天这个面子,自命有日月之明、能令牡丹在冬日盛开的她,这一次没能救得了商献甫的命。当年秋天,尚献甫果真死了。
已到晚年的武则天,选择严善思继任太史令。到长安四年(公元704年)《新唐书·天文志》记载:“荧惑入月及镇星,犯天关”。严思善认定如此天象,是“有乱臣伏罪,以下谋上之变”。第二年,被武则天宠信的张易之、张宗昌被诛,唐中宗李显重新登上皇位,恢复唐朝国号。
2013年元月7日
(转自水木罗汉:干支论坛)
文章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内容!
相关文章